《科学大观园》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图书馆的起源

 
来源:科学大观园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如果世上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出蒙昧,并不是某个特殊人物在暴力和阴谋上有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能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智慧和知识的积累,或者说是书和图书馆的力量。客观说,知识总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对一个人来说,一本书或许就足以使其“知识渊博”;但对一个社会来说,仅有一本书是明显不够的。当很多书被集中在一起就有了图书馆。

最早的图书馆其实是为了保存历史经验的档案馆。公元前3000年,亚述帝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共收藏了1500多块泥板,每块泥板上有80到200行文字。公元前500年,雅典和萨摩斯建立了服务少数识字公民的公共图书馆;稍晚,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一座收藏颇丰的私人图书馆。据说为了超过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0年创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达到40万卷(一说70万卷),几乎囊括了当时希腊、印度、波斯和巴勒斯坦等不同文明的思想和艺术。这些藏书都是由职业写手抄写在莎草纸上的卷子。亚历山大图书馆被视为汇聚所有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早的大型资料库。而无论是民主思想,还是文化艺术,古罗马都是古希腊的忠实继承者,这些擅长建筑的罗马人修建了许多图书馆。圣奥古斯丁将图书馆分为希腊馆和罗马馆。在公元4世纪的罗马城中至少有28座图书馆,藏书达2万卷。不仅帝国范围内的每座城市都有图书馆,而且很多个人也修建藏书楼来斗富。

976年,哈里发哈基姆在科尔多瓦建立了一家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超过40万册。这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科尔多瓦被十字军“收复”后,这些藏书成为欧洲走向文艺复兴的重要因素。中世纪的欧洲在自己的家门口,重新发现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名作。但直到大学出现以后,欧洲才出现了面向世俗的图书馆。1257年,巴黎索邦神学院向所有“贫困的神学大师们”开放了自己的图书馆,“以便人人都能阅读”。14世纪末,欧洲已经有75所大学,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为了防止珍贵的羊皮书被盗,这些书都用铁链拴着。书籍这种特殊的“手工艺品”因为其昂贵,因而大多数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被保存在图书馆里。而欧洲的图书馆的兴起则是在得力于纸和印刷,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以及出生德国美因兹的约翰·谷登堡15世纪中叶发明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印刷机印刷速度的提高,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而印刷量的增加也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在这个时代,书籍如此廉价,一个人每年只需要花费抽烟喝酒的钱就能买上100本书。”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掀起一股世界性的图书馆风潮。在启蒙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看来,图书馆是世界的完美镜像,每一本书都代表了世界某个片断的摹本和缩影,图书馆的书展现了人类知识的边界,一个图书馆就代表了整个世界,图书馆的分类也就是世界的分类。

与古代欧洲相比,中国的图书与“图书馆”也有一段可谓辉煌的历史。中国的“图书馆”其实是藏书楼。特别是唐代以后,随着书院兴起,几乎每个官办学校都有“尊经阁”。1440年,仅松江府就号称藏书万卷,而同一时期,剑桥大学图书馆只有122本图书,这在当时英国已算是很多了。光绪三十年(1902年),富商徐树兰仿照西方图书馆模式建设的“古越藏书楼”,开创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先例。但是,这些皇家藏书楼和私人藏书楼与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核心是“藏”,藏的目的,一是传与后代,二是保值增值,并不与阅读有多少直接关系。藏书楼是家族化的典型产物,正如图书馆是社会化的结果。

书籍不是用来储存的,而是用来借阅的。公共性是现代图书馆的最大特征,它不仅保持了传统图书馆的储存功能,更加偏重于知识的传播。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以阅读为中心功能,从而跳出了传统的知识特权与垄断,实现了书籍和知识的社会化和民主化。1444年,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建造了一座“公共图书馆”——圣马可图书馆。尽管这里的“公共”一词并非指普通民众,图书馆也不过是教会、贵族和有权势的商人家族展示他们的社会角色、施展权势的舞台。印刷时代普及了书,也普及了图书馆。1520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成立;1753年,大英图书馆成立;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案》。从某种意义上,美国就是一群读书人创建的,杰斐逊、麦迪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无不爱书如命。杰斐逊曾说:“无书作伴,生有何欢?”杰斐逊有一座藏书达6487册的私人图书馆,相比之下,创建于1800年的国会图书馆,直到被英军烧毁时,也只有3000余册藏书。1815年,美国国会以美元买下了杰斐逊图书馆;一个世纪之后,国会图书馆成为世界最大的图书馆。

早在1727年,印刷工出身的富兰克林就创办“共读会”,数年后发展为会员制的费城图书馆,美国收费图书馆也由此滥觞。民主需要受过教育且见多识广的公民来推动,“进入19世纪的美国,在它所有的地区都开始形成了一种以铅字为基础的文化。在1825至1850年之间,收费图书馆的数目翻了三番。那些专为劳动阶层开设的图书馆也开始出现,并成为提高文化教育程度的一种手段。1829年,纽约学徒图书馆有1万册藏书,曾有1600名学徒在此借书阅读。到1851年,这个图书馆已向75万人提供了服务。从1881年开始,钢铁巨头卡内基用自己22%的财产捐建了2509座公共图书馆。“我自己早年的经历让我决定,捐助社区公共图书馆,此外绝无更有效的方法,可以把财富用于帮助那些胸怀理想、有志向善的男孩女孩”;“世上的民主摇篮非免费公共图书馆莫属。在这个知识理想国里,无论等级官阶还是财富都无须考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美国公费教育的兴起。在义务教育完善之前,社区公共图书馆成为穷人的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如果世上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出蒙昧,并不是某个特殊人物在暴力和阴谋上有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能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智慧和知识的积累,或者说是书和图书馆的力量。客观说,知识总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对一个人来说,一本书或许就足以使其“知识渊博”;但对一个社会来说,仅有一本书是明显不够的。当很多书被集中在一起就有了图书馆。

最早的图书馆其实是为了保存历史经验的档案馆。公元前3000年,亚述帝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共收藏了1500多块泥板,每块泥板上有80到200行文字。公元前500年,雅典和萨摩斯建立了服务少数识字公民的公共图书馆;稍晚,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一座收藏颇丰的私人图书馆。据说为了超过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0年创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达到40万卷(一说70万卷),几乎囊括了当时希腊、印度、波斯和巴勒斯坦等不同文明的思想和艺术。这些藏书都是由职业写手抄写在莎草纸上的卷子。亚历山大图书馆被视为汇聚所有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早的大型资料库。而无论是民主思想,还是文化艺术,古罗马都是古希腊的忠实继承者,这些擅长建筑的罗马人修建了许多图书馆。圣奥古斯丁将图书馆分为希腊馆和罗马馆。在公元4世纪的罗马城中至少有28座图书馆,藏书达2万卷。不仅帝国范围内的每座城市都有图书馆,而且很多个人也修建藏书楼来斗富。

976年,哈里发哈基姆在科尔多瓦建立了一家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超过40万册。这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科尔多瓦被十字军“收复”后,这些藏书成为欧洲走向文艺复兴的重要因素。中世纪的欧洲在自己的家门口,重新发现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名作。但直到大学出现以后,欧洲才出现了面向世俗的图书馆。1257年,巴黎索邦神学院向所有“贫困的神学大师们”开放了自己的图书馆,“以便人人都能阅读”。14世纪末,欧洲已经有75所大学,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为了防止珍贵的羊皮书被盗,这些书都用铁链拴着。书籍这种特殊的“手工艺品”因为其昂贵,因而大多数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被保存在图书馆里。而欧洲的图书馆的兴起则是在得力于纸和印刷,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以及出生德国美因兹的约翰·谷登堡15世纪中叶发明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印刷机印刷速度的提高,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而印刷量的增加也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在这个时代,书籍如此廉价,一个人每年只需要花费抽烟喝酒的钱就能买上100本书。”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掀起一股世界性的图书馆风潮。在启蒙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看来,图书馆是世界的完美镜像,每一本书都代表了世界某个片断的摹本和缩影,图书馆的书展现了人类知识的边界,一个图书馆就代表了整个世界,图书馆的分类也就是世界的分类。

与古代欧洲相比,中国的图书与“图书馆”也有一段可谓辉煌的历史。中国的“图书馆”其实是藏书楼。特别是唐代以后,随着书院兴起,几乎每个官办学校都有“尊经阁”。1440年,仅松江府就号称藏书万卷,而同一时期,剑桥大学图书馆只有122本图书,这在当时英国已算是很多了。光绪三十年(1902年),富商徐树兰仿照西方图书馆模式建设的“古越藏书楼”,开创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先例。但是,这些皇家藏书楼和私人藏书楼与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核心是“藏”,藏的目的,一是传与后代,二是保值增值,并不与阅读有多少直接关系。藏书楼是家族化的典型产物,正如图书馆是社会化的结果。

书籍不是用来储存的,而是用来借阅的。公共性是现代图书馆的最大特征,它不仅保持了传统图书馆的储存功能,更加偏重于知识的传播。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以阅读为中心功能,从而跳出了传统的知识特权与垄断,实现了书籍和知识的社会化和民主化。1444年,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建造了一座“公共图书馆”——圣马可图书馆。尽管这里的“公共”一词并非指普通民众,图书馆也不过是教会、贵族和有权势的商人家族展示他们的社会角色、施展权势的舞台。印刷时代普及了书,也普及了图书馆。1520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成立;1753年,大英图书馆成立;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案》。从某种意义上,美国就是一群读书人创建的,杰斐逊、麦迪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无不爱书如命。杰斐逊曾说:“无书作伴,生有何欢?”杰斐逊有一座藏书达6487册的私人图书馆,相比之下,创建于1800年的国会图书馆,直到被英军烧毁时,也只有3000余册藏书。1815年,美国国会以美元买下了杰斐逊图书馆;一个世纪之后,国会图书馆成为世界最大的图书馆。


文章来源:科学大观园 网址: http://kxdg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9391.shtml


上一篇: 挥之不去的美国情感
下一篇: 中国文学论文_云破天青处 无尽大观来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科学大观园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